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動漫的哲理世界 ─ 宮崎駿篇

說到動畫,很多人可能以為那只是純娛樂、純消遣、沒有任何知識性的小孩玩意兒,但其實日本動畫的影響力逐漸在其他國家的風俗文化、流行語言、網路用字等方面萌芽,同時因為動畫而加增的周邊產品,例如食品、服飾、音樂CD、模型、轉蛋,其經濟的產值規模不是單單幾百億元的數字,從近年來日本的秋葉原從電氣街轉型成ACG專區,還有台灣模型店或動漫畫專賣店一間接著一間開,就可以明顯看出這股經濟力量的潛力性。

以上那些純粹需要用數字說話的方式可能比較抽象,就舉一下現在日常比較會接觸到的例子,不管有沒有看過日劇或電影的人,或多或少應該都聽過電車男這東西,這類型的電影之所以會突然竄起來,當然不只是因為這樣的表現手法創新、劇情又真的在現實世界發生,最重要的一點是,關於二十一世紀新竄起的新族群【歐塔客】或【御宅族】的寫實描寫,讓覺得世界應該是正常化的多數人感到震撼不已,其實這只是傳統觀念的未完全轉化所產生的不習慣感。

相對於おたく的崛起,對於【控】的觀念也開始檯面化,各個領域的【控】迷他們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跟金錢,在酷寒的冬天或炙熱的夏天排隊,只為買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商品,這樣的行為看在不懂的外行人眼中無疑是一種病態的表現,殊不知道自己也會在有名的明星偶像來台時,不計形象的只希望那些明星偶像能看自己一眼是相同的行為模式,但因為想抒發主題不是這個,也因為關於控的範圍實在過大,所以只是大致先提一下,其他細節先略過。

那關於動畫,其所包含的範圍也是巨大到可以開好幾個主題,花好幾十天討論,所以敝人以具有需要哲理思考的動畫為主要探討的對象,而不是以現今幾乎成為主流的商業性動畫【或稱作後宮型動畫,還有容易讓人移情帶入的作品,說白點就是男主角旁邊一堆美少女】為主,同時說到商業性動畫,也是最沒有討論空間的一種〈要探討為何會有這現象例外〉,雖然幾乎所有的動畫都是為了賺錢而製作,但後宮型動畫單單就是為商業化而商業化,此種從頭到尾只需要【移情作用】就可以說明的作品不需要敝人在此大費周章拿上檯面來剖析簡單來說動畫所使用的移情作用就是人格投射作用,也就是我們觀眾會在不自覺中想像自己是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並將裡面所發生的愛恨情仇或多或少加諸在自己的身上,多數おたく之負面形象皆是因長期觀看此類動畫引起〈這樣說法可能會過於壟斷,所以這邊只能說大多數,另外台灣方面是媒體的濫用〉,這樣的劇情模式統稱為王道劇情,也就是真正發生在現實世界裡面的機率幾近為零。

舉幾個例子:跟青梅竹馬的糾纏互動,小女孩的氣球卡在樹上時剛好路過,飛身撲救在馬路中央快被車撞的小動物後恰巧被原本心儀的女孩看到而產生情愫等................

接下來的主題內容之一,敝人嘗試用所要介紹的動畫劇情來剖析其中的哲理世界,而第一個人選即是家喻戶曉的宮崎駿。

首先他的作品並沒有各位想像的那麼多,真正算是宮崎駿的作品只有1984年的【風の谷のナウシカ】開始、1986年的【天空の城ラピュタ】、1988年的【となりのトトロ】、1989年的【魔女の宅急便】、1992年的【紅の豚】、1997年的【もののけ姫】、2001年的【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到2004年的【ハウルの動く城】、,當然【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之前還有,不過這裡就略過不提〈其實很想提1979年的神作【ルパン三世 カリオストロの城】〉。

一開始是【風の谷のナウシカ】,故事的大綱是女主角致力於人類與自然界的和諧,核心思想其實在故事完結後,觀眾應該都心知肚明,就是『反戰』,這主題當然也包括了維護地球環境的環保意識。

附帶一提,日本在80年代的動畫幾乎都是背負地球或全人類的命運,就連一般的校園故事到後來,也會突然變得跟地球和全人類有關係,這樣的劇本構造跟日本戰敗多少是有關聯性的,能掌握世界秩序主控權的觀念其實或多或少都存在各個國家中,因此這樣的觀念就用電影、漫畫、遊戲、動畫等手法來具體呈現,直到現在,有此觀念的作品依舊層出不窮。

有趣的是,在【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中雖然到最後也拯救了世界,然而仔細看其實可以發現女主角從頭到尾根本就沒有要拯救世界的想法跟念頭,純粹只是要使發怒的王蟲停下來,避免村子遭遇全滅的後果,這樣的手法在當時其實是非常別出心裁,簡單說來就是不需要刻意拯救世界的拯救世界,如此呈現出來的【反戰】及【環保】意義也跟一般的有所不同。

我們的【環保】觀念是愛護大自然,但宮崎駿作品呈現出來的大自然是極度狂暴的,並可以使人類完全無力反抗,只能在這股自然反撲下苟延殘喘,諸如此類【當大自然根本不想愛護人類、也不給予人類悔改機會時,人類該怎麼辦?】的意象觀念在後來的作品仍舊可以看見,例如【もののけ姫】。

故宮崎駿調停人類跟大自然的方式是一直尋找溝通的管道,而不是以人類自以為是的方法來維護,例如資源回收、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防止核武的發生等等,而這個調停管道理所當然也不是由人類來制定,同樣是由大自然來決定一切,換句話說,人類科技力量的體現絕對沒有主導局勢的能力,但也不是只能以消極的態度來面對一切,因為【風の谷のナウシカ】裡面的大自然只是反映了人類自己的作為,所以其中一條有解的路就是不重蹈覆轍以前的錯誤,這個錯誤是什麼,就是過去的戰爭行為,如此就跟反戰的主題相契合。

在反戰方面,也不只是一昧說不要戰爭,而是反向操作,直接把後果呈現在觀眾面前,以接近末日般的場景讓觀眾用看的直接體會,視覺的接收比起花一堆篇幅來說明當然還更加有印象,效果也更加顯著。

那戰爭的起因又是如何呢?除了人與人之間為了利益相互衝突、想法上面的主見與偏見之爭外,即是因科技的發展而有了可以在短時間內摧毀對方的高科技武器,在【風の谷のナウシカ】的最後,巨神兵的登場就是隱喻為擁有毀滅性的攻擊武器,但真的就可以藉由操控這武器而掌握整個大局嗎?

宮崎駿藉這巨神兵的自滅清清楚楚的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以生物的型態來替代毀滅性武器畢竟有些抽象,故下一部作品就直接用單純以高科技興建的城堡再次傳達。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暫時拋開底層的意涵,其實完全是一部老少咸宜、適合闔家觀賞的冒險動作片,宮崎駿作品在動作方面的流暢度幾乎到了無瑕疵的境界,加上久石讓在音樂上面的完美配合,往往讓觀眾在觀後回想時,才突然意識到很多動作現實世界根本做不來,不過在此我們還是只針對劇情的深層地帶做探討。

老樣子,男女主角『又』不小心拯救了世界,只為了不讓【天空の城ラピュタ】落入壞人的手裡,這裡點出了科技本身的高低沒有錯誤,意圖將這股力量用在不當行為上面才是罪魁禍首,既然如此,故事卻沒有演出只有壞人受罰、城堡沒事的戲碼,而是讓整個【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伴隨一群人命一起殞落,也就是說,宮崎駿透過男女主角藉自己的意識摧毀城堡來否認高科技的存在意義,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有明顯的科技差異存在,才導致了戰火的持續擴大及沒有終止的可能性。

問題之一來了,那宮崎駿難道要表達高科技是否從此沒有憧憬性或前瞻性可言嗎?

套句廣告台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不可否認的是,把高科技拿來造福人群的好人所在都有,且科技的進展是只要人類還存在,就無法避免的會有所突破,所以故事中,【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並沒有完全毀滅,並在結尾曲撥放的同時,像守護神似的環繞著地球,象徵科技不管以何種方式呈現,都會在你我身邊。

連續兩部看似輕鬆確有不淺意涵的兩部作品後,過了兩年極溫馨的【となりのトトロ】上映了,說這部作品是針對低年齡層的其實一點也沒錯,故事中的氣氛轉折沒有用迂迴的手法演出,該笑就笑、該哭就哭,冗長複雜的台詞看不見,還有電影的總長不到九十分鐘,總之就是十足的低年齡層作品,但是難道這樣就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嗎?當然還是有的。

就因為片中把任何一切都攤開來講,所以可以申論的地方就在眼睛看到的地方,就是人對『生命的態度』之看法,劇中所表現出來的情緒除了中途等爸爸下車那一段和後半段的傷感部分,幾乎都是歡樂的狀態,但又是何種歡樂,以比較成熟的眼光看來是一種『純真的快樂』,這種情緒並不需要刻意培養,從宮崎駿的表現手法看來,只需對萬物存有尊敬及新奇之心就夠了,日本八百萬神明的觀念就在此處偷偷置入。

關於下一部【魔女の宅急便的深入解析並沒有前面那麼多,畢竟這一部是宮崎駿要給全天下女性的一個訊息,整部片子描寫正處於思春期少女的成長與不安以及如何克服的過程,礙於本人性別的問題,所以沒辦法任意做出沒有根據的論點,因此最多就只說明故事中魔法的忽有忽無現象。

故事中後段有提到,魔法是因血的傳承而天生擁有,但自從女主角跟男主角原本一起看飛行船時被第三者介入而獨自回去後,在發現魔力漸漸變弱之前,其實女主角的個性有了微妙顯著的變化,有如此變化是因為少許的忌妒心和自卑感所趨,所以對於事情的耐心與愛心也漸漸失去了,甚至把火發在已經跟自己陪伴多年的黑貓上。

那結果又是如何治癒的呢?很老套卻沒有破綻的說法,『因為愛』!

先後經過畫家好朋友和曾經是顧客的老婆婆開導下,女主角在瞬間成長了,所以敝人直接下個結論:『魔法之源發自愛人的心』。

接著,既然都有了專為女性量身打造的電影,專為男性設計的自然不會少,因此隔了三年,以男人夢想為主軸的【紅の豚】推出了,但是以人型的豬為主角實在是嚇壞了看慣正常動畫的觀眾群,宮崎駿的動畫系列最慣用的手法除了是運用流暢的動作感之外,為了讓觀眾完全入戲,於是對於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表現異常執著,所求就是要觀眾移情到電影中的角色,不過要觀看的人把自己投射成一隻豬,會產生天人交戰的情況,因此宮崎駿用了現實世界不會發生的現象,也就是不對不合理的事情驚訝,加上自古以來郎才女貌的觀念,男人只要有好能力,就能得到異性的青睞,此設定成立後,男人便可以隨心所欲地去追求夢想。

很多訪間書籍評論到【紅の豚】,都幾乎不約而同的說道【紅の豚】就是宮崎駿本人,但是宮崎駿是把怎樣的自己影射其中呢?敝人採用了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

書裡頭寫道:『宮崎駿的卡通經常被認為是一種「精神性」的戀童症。』我們日常生活所說的戀童症患者是選擇未成熟小孩為其性對象者,之所以會選擇幼小的孩童,多半是因為是個意志薄弱的性無能者,或是那人當時獸性大發,一時找不到性對象,顯然宮崎駿不是以上所述,而是比較接近古希臘所謂知性的愛。

在【紅の豚】中,女主角是一個十七歲的未成年少女,男主角則是一個歷經滄桑的中年人,他在人生的經驗上作為少女的導師,卻在感情上以少女作為依戀的對象,本來是一個英俊的青年,但是在歷經戰亂失去隊友的痛和愛情挫折後,決定不再去愛,於是變成了尖酸刻薄的豬,直到遇上了酷愛飛機和飛行的女主角,他成為了女主角的人生導師和飛行的良師,漸漸地,又變得能夠愛人了,也就是說他在女主角身上看到當年紀年輕又純真的自己,當他愛上女主角時,也等於找回了當時滿懷熱情和理想的自己,所以故事最後又變回最初溫柔、青春昂揚、酷愛飛行的少年人了。

下一部【もののけ姫】是本人認為宮崎駿的作品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不止動作性、畫面張力、故事流程、劇情深度皆是上上之選,那依然跟前面一樣,只針對核心部分來進行討論。

故事中宮崎駿仍然明顯放入大量反戰的訊息,同時在與大自然交談方面用了更具體的表現手法,最明顯之一就是登場的主要動物都會說話,不過中心思想就是以上兩點嗎?其實不是,真正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生きろ』,也就是活下去。

但在我們現實世界中,活下去其實是個非常龐大且沉重的課題,電影中也一樣,應不應該活、為何活、如何活,許多矛盾由這些問題中產生,因關心他的人所給予活下去的希望與動機,活著並不是單純為了自己,很多人也許會因為你的活著,而有了截然不同的生命,不管結果是好是壞,你的生命在某種意義而言就不單單只是『你的』生命。

那麼與大自然之間的裂痕只要我們活下去就可以合好如初了嗎?當然不是,既然戰爭是單方面由人類引起,理所當然就該由人類主動來修復,除了停止在現實世界中也毫無意義的戰爭行為之外,也該對大自然無限制的榨取有所節制,例如挖礦、抽石油、剷平山脈等。

同時這個活下去的主軸也可以印証在女主角身上,故事中女主角在很小的時候被為了逃亡的父母拋棄,因此由犬神族『即大自然的代表』養育成了半人半獸的狀態,這樣的存在自然在成長過程中飽受不平等的待遇,不只因為被人類拋棄而不相信人類,行為舉止也與人類有相當的差異,相對的大自然本身也對這樣的生命有著抱持懷疑的態度,電影中大猩猩就用非常質疑的態度去對待,存在的價值相互矛盾甚至快到無解的情況下,男主角一句:『妳好美』將這個死結打開了,女主角深藏意識中屬於人類自覺的方面被喚醒了,加上女主角算是半個自然的代表,所以男主角的話也隱含了人類對大自然欣賞敬畏的心意,並打從內心要和諧相處。

同時宮崎駿在【もののけ姫】裡面置入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也就是有著至上力量的大自然其實也會有行為出軌的時候,簡單來說就是大自然整體形象不如以往作品裡的感覺,造成此種現象的最大主因是,宮崎駿將人類稱之為『生命』的物質具體化地呈現在大自然裡,既然大自然有了生命,那麼死亡便相對而來,故不論是人類,連大自然都對這種現象懼怕萬分,所以面臨死亡時,大自然的代表方面就出了背叛信念者,這樣跟人類行為相近的大自然跟以前比起來,實在是親切許多。

當然如果對於活下去的執念太超過的話,自然就會發生想要追求永生的可能性,同樣身為人類的宮崎駿非常清楚人類不會放棄追求永生,所以故事中的疙瘩和尚就是影射人類無法放棄這個妄想,故事裡最後所有的人類要角沒有一個死亡,包括疙瘩和尚,這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只要活著,此念頭便不會消失,大自然當然也知道,但還是願意相信憑人類的智慧可以真正達成讓雙方和解的辦法。

日本史上票房第一,【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在日本市面上討論的書籍當然是多到嚇人,台灣方面出關於動畫的書籍也多少會提到這部,其中不乏有用非常自我主觀的觀點探討,或用正常人根本不懂的辭彙好借題發揮,例如什麼二元善惡論、傳統婆媳關係,當然這樣的說法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是沒有錯誤的,甚至所舉的例子皆合情合理,但本人基於此作品鎖定的多數年齡層、不用高深的專有名詞、並配合故事核心主軸來做個小品式的討論,其他那些神奇的討論文章在GOOGLE裡是應有盡有,不過本人特別提醒,看多了有可能會忘了你看的是【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的觀後感想,而以為是在看什麼形上學的討論文章。

『尋找自我』就是這部片子的主軸,神隱二字不止提示名字的失去,也暗示著自己的消失,所以故事中女主角藉著與大自然的共處,一點一滴找回了自己,而電影裡頭女主角形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熟悉感,這也是宮崎駿故意把女主角塑造為『缺乏好奇、沒有表情、驕寵軟弱的性格』,但卻也點出這樣的性格所反映的其實就是『現時代下養成的孩子』,以現在來說就是所謂的草莓族或水蜜桃族,也間接告訴大人們,這般的現象需要社會的反省及父母親的關心支持。

那故事中的自我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不被虛幻世界中的鬼神所奴役,必須勇敢的面對這些鬼神所給予的種種刁難,然後救出父母回到現實世界,被奪走的名字中也恰有個『尋』字,正好符合主題。

而尋的方法又是如何,永遠的老主角大自然又是關鍵了,先說明一下,日本的神道中,號稱『八百萬神仙』,其實不過是古代人形容數目眾多的一種說法,因為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的神仙,大致山河海洋,小至石塊蟲草,所以說其實是有無數個, 換句話說,日本神道中的神鬼,無非是萬事萬物的化身,是自然的一種表現形態罷了。

電影裡頭一起乘坐電梯的胖大叔即是神鬼的代表之一,在電梯裏的一段情節,雖然短暫,但也可以看作是胖大叔等於大自然,千尋等於人類,兩方共處的一種描寫,藉著彼此的互助有了更高的可能性,就算到最後,女主角也是靠著雙方的合作才得以回到現實世界。

最後一部ハウルの動く城】,其整體的意涵就沒有那麼深,表現的手法在本人看過原作之後,劇情張力方面都沒有比較突出,結尾部分甚至非常輕率,不過整合前面的作品內容,這一部本人把他當作是觀念的回歸作,中心思想是反戰,而不是十個人看過有九個人說的霍爾與蘇菲的愛情故事。

反戰的話前面已經提過了,所以此處不在贅言,不過霍爾的移動城堡有把宮崎駿的一個重要想法表現無遺,那就是群居的家族觀,在【もののけ姫】中男主角最後也沒有跟女主角一起生活,頂多就是想見女主角時就騎鹿去,宮崎駿本人認為人與人就是需要一起生活,這觀念就跟之後要比較的押井守完全相反。

那關於女主角的年齡之謎也是搞的很多人不懂,其實要表達的涵義很簡單,就是心情的狀態,這狀態在故事中被分成四段,剛開始的未成熟少女蘇非、心理的逃避用避風港老婆婆蘇非、照顧家庭之母親身分的蘇非以及成熟的女人蘇非,將這樣的身分象徵再一次帶進電影中觀賞,應該就沒有觀賞障礙了。

最後用個簡陋的觀念輪迴流程來做個結束。【反戰精神→反科技存在價值→生命的態度『純真的快樂』→給女性的訊息『要有愛、因為愛、所以愛』→給男性的訊息『承認或否定自己、夢想追逐』→活下去→尋找自我→反戰『包含前面所有要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